摘要:目的 通过对微创针刺触激多裂肌技术治疗腰骶部筋膜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建议。
方法 分别将针刀、针灸针作为针刺触激多裂肌技术应用的工具,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70例腰骶部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Ⅰ组(针刀触激)35例、Ⅱ组(针灸针触激)35例,在治疗之前、首次治疗后第4天、第8天、第12天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
结果 Ⅰ组的评分情况以及治疗效果都优于Ⅱ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中医微创针刺触激多裂肌技术在腰骶部筋膜炎领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针刀触激方法在临床具有优选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创;多裂肌;治疗;腰骶部筋膜炎;临床效果
腰骸部筋膜炎病发于腰骸部的肌筋膜位置,属于无菌性炎症,属于青壮年的多发病症。患者患病的临床表现多会腰骸部隐痛,会出现时轻时重的状态,久坐久卧或者受凉都会加重病症,受累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中医经络微创治疗方法对于某些病症的治疗具有创伤范围小、治愈率高等应用特点,将其应用与治疗腰骸部筋膜炎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针对中医经络微创治疗方式的方法应用进行研究,对于提升腰骸部筋膜炎的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骨科收治确诊为腰骸部筋膜炎患者7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5.7岁,病程在1—5年间,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Ⅰ组(针刀触激)35例、Ⅱ组(针灸针触激)3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诊断标准
①患者出现腰骸部酸痛、钝痛,天气潮湿或者劳累后病情都会加重;②病发期间不能进行或者坚持弯腰工作,症重时可能波及臀部及大腿后,无下肢放射痛;③诊疗中可触及肌筋膜结节现象,重压后出现明显酸痛感;④脊柱生理曲度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阴性;⑤X线摄片及CT等辅助医疗手段检查正常[2]。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病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60岁;③经过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活动;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重大疾病;②严重骨病以及骨科肿瘤患者;③发热患者或者患区出现皮肤感染患者;④不能够配合治疗活动或者资料不全患者。
1.4研究方法
针对Ⅰ组患者应用针刀触激方法:应用一次性无菌针刀,快速刺入到患者皮肤以下,刺至椎板骨面位置再提起约5mm,采用上下提插触激方式,触激两次,进而将针刀向下倾斜15°左右刺至椎板骨面再提起5mm,作上下提插触激两次便可出针,每隔三天治疗一次,需要连续治疗三次。
针对Ⅱ组患者应用针灸针触激方法:应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治疗点选择与针刀法相同,针灸针刺入到皮肤中直达椎板骨面位置,在提插触激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捻转针5—6次即可出针,每天治疗一次,需要连续治疗九天[2]。
1.5评价标准
在患者治疗的第4天、第8天、第12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方式(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根据患者没有疼痛感、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已确定患者的疼痛减轻程度。患者的VAS减轻值≥75%,证明治疗过程取得显著治疗效果;VAS减轻值在50%—75%之间,证明治疗过程有效;VAS减轻值在25%—50%之间,证明治疗效果有所好转,VAS减轻值≤25%则证明治疗无效。显效、有效、好转均为治疗有效。
1.6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研究过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方式用%表示,组间对比应用x2检验方式。
2.结果
Ⅰ组患者应用针刀触激方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达到100%,Ⅱ组患者应用针灸针触激方法的治疗有效率为88.57%,组间对比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组的治疗方法有效性明显优于Ⅱ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3.讨论
国内外学者在临床医学领域进行研究发现,多裂肌对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尸体腰椎对腰椎肌肉的收缩情况进行模拟,测量腰椎在活动过程中肌体变化情况,通过测量发现当腰椎处于中立位置时,多裂肌收缩实现对于腰椎的承受力能够达到2/3,其中深部多裂肌更能够发挥其支撑贡献作用[3]。当多裂肌出现功能失调时,腰椎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重要源于多裂肌对于脊柱稳定性作用并为发挥充分,从而使腰椎在过劳情况下受到损伤。应用中医经络微创针刺方式触激多裂肌,使多裂机的深度肌层在次级作用下发挥其对于腰椎的稳定作用,进而使患者的腰骸部筋膜炎得到缓解。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均应用中医经络微创针刺触激多裂肌的治疗方法,Ⅰ组患者应用针刀触激方式,而Ⅱ组患者则应用针灸针触激方式,经过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情况进行对比,能够体现针刀触激方法可以实现更为理想的触激作用,多裂肌在针刀触激作用下可以有效稳定腰椎,实现缓解患者症状的应用作用,临床应用针刀触激法的治疗次数和时间都相对较短,其治疗效果也更为明显[4]。通过中医经络微创方法进行腰骸部筋膜炎的治疗具有极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其微创手法能够有效减小对于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腰骸部筋膜炎的临床治疗,应用针刀触激方法,实现微创针刺触激多裂肌技术的有效应用,针刀触激方法能够具有治疗时间段、治疗效果明显等应用优势,在临床领域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邵艳波,徐华强,朱莉莉, 等.腰背部浅筋膜炎的MRI诊断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5):22-23.
[2]蒋伟,俞冬叶,黄丙仓, 等.STIR序列在腰骶部浅筋膜炎中的诊断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6,(2):126-130.
[3]肖茜.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臀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5,(23):246-246.
[4]费志军,黄山东,赵晓亮, 等.微创针刀镜治疗顽固性腰骶部肌筋膜炎78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1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