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归针
体验式教育基地学真技术
400-9699-808
骨盆前倾是为了适应自身结构、调整身体重心、维持平衡。一般来说,骨盆前倾是一种自然状态,很多人都存在骨盆前倾。
站立时的骨盆中立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中国人的骨盆倾斜角在3°到19°之间,男女之间差异不大。
骨盆异常前倾是一种不适应脊柱以及下肢形态的骨盆位置,容易引起腰椎前凸增大和膝过伸,严重的会引起腰椎滑脱、椎管狭窄。
其最明显的症状是臀部后凸,腰臀比、BMI值和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小腹仍旧前凸。
一、骨盆前倾与骨盆异常前倾
骨盆是联结脊柱和下肢的盆状骨架,是由后方的骶骨和左右两髋骨连接而成的完整骨环,其形态因性别、年龄差异而不同。
男性直立时,骨盆两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位于同一冠状面内;女性髂前上棘更前倾约1cm。
骨盆将体重传递到两下肢作为游离下肢的活动基础,同时支持并保护腹盆内器官。
骨盆位置会根据身体姿势、重心改变而发生改变。当骨盆发育异常或脊柱、髋白结构功能异常时,可出现异常骨盆前倾。
二、骨盆前倾的危害
1.人体比例失衡及下半身肥胖
当骨盆前倾时,必然会使人体身型的比例发生变化,比如整个腹部会呈现出一种往前凸的即视感,严重者甚至还会造成脏器下垂或移位。
另一方面,骨盆与脊柱大腿骨及位于头后部的后头骨等骨骼联动。
如果骨盆出现变形,这些骨骼也会随之产生畸变而妨碍其发挥正常作用,不仅会给位于其附近的腹部周围和臀部,甚至为全身的比例均衡带来恶劣的影响。
骨盆变形会为股关节带来负担导致关节出现畸变,加重内外八字腿型。
另外,由于骨盆倾斜会导致全身的倾斜,使各部位的活动受到限制,进而引起肌肉衰退。
2.便秘、痛经、经期不适等
骨盆支持着腹部,具有保护内脏及生殖器官的重要功能。骨盆变形会影响盆腔内的脏器及生殖器官。
骨盆的倾斜使其中的子宫、卵巢和肠胃等器官本来的形态受到扭曲,以致体液流动的机能受到阻碍,甚至部分地失去作用。
比如肠蠕动的机能就会相应减弱。慢性便秘大半与此有关。
3.肩颈酸胀、腰背痛
如果骨盆闭合不全,就会拉动腰部的肌肉并向左右扩张,导致腰部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引发腰痛。长此以往,从腰部到背部的肌肉还容易变僵硬,造成血液流动不畅,从而引起肩部疼痛。
若是需要久坐或久站,疼痛感还会更明显,所以有时候肩膀酸痛也有可能是骨盆前倾引起的,切不可过分大意。
4.慢性疲劳、体寒
由于骨盆倾斜,血管受到压迫,阻碍了血液正常地循环流通。加之,原本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产生并放出热量的肌肉会因骨骼的变形而拉长,长期下来出现肌肉慢性疲劳。
若是该处的血液循环不通畅,还有可能造成体寒。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体寒是非常不友好的。因为体寒会引发许多身体疾病,比如胆小易惊、性欲减退等。
因此,当出现体寒时,要及时进行调养,以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三、骨盆前倾可能与哪些疾病有关
1.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可能会导致身体重心改变,许多患者都会出现代偿性的骨盆前倾。也有患者合并骨盆发育的异常,造成结构性的骨盆前倾。
脊柱X线片显示脊柱侧方弯曲大于10°,即可诊断。
2.髋关节发育不良
过去的一些研究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会通过骨盆前倾增加股骨头的覆盖面以减少脱位的发生。
然而根据最新的研究测量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骨盆倾斜角与正常对照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依靠查体发现外展试验阳性,超声Graf法测量髋白骨性和软骨部分角度,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可确认。
3.脑性瘫痪
一些痉挛性脑瘫的患者,可能会存在骨盆周围肌肉功能的异常,导致其形成骨盆前倾的体态。
4.其他
下肢、骨盆骨折以及产后也有可能出现骨盆前倾。
四、治疗
绝大多数人骨盆前倾无须治疗,平时只需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矫正不良姿势即可。
有原发病的患者,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五、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调整生活作息,不要久坐久站。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强度和方式,合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最好是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健身,运动前需要热身,结束后需要拉伸,避免外伤。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摆正站姿坐姿。
骨盆前倾自测
1.在睡觉的时候,长时间仰面很难。
2.站立的时候,身体有些前倾,会出现腰痛,并习惯性的捶腰。
3.站立的时候,容易不自觉靠着墙。
4.坐在椅子上,会不自觉地把腿盘起来。
5.走路的时候容易绊倒,左右鞋底的磨损程度不同。
6.虽然没掉牙齿,但嘴却是歪的。
7.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出汗。
8.走路的时候,容易O型腿或膝盖向外屈。
9.虽然不困,却经常打哈欠。
10.虽然不疲倦,但眼睛却睁不开。
两项以上,骨盆歪斜的可能性就很大,项目多达8~10项,骨盆可能歪斜到影响自律神经了。
下半身胖、月经不调、经常头痛等很大原因都是因为骨盆歪斜。
机遇大于一切 ◆ 成功高人一等
400-9699-808
公立机构联系夏老师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广阔中医医学研究院 备案号:京ICP备2021009535号-1
技术支持:网富-网络效果营销机构